絮凝剂在一体化净水器的使用
概述
在一体化净水器中,絮凝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它主要用于帮助水中的悬浮颗粒和胶体物质快速凝聚成较大的颗粒,从而便于后续的沉淀和过滤过程。
关于絮凝剂的投加量,这通常取决于原水的水质和处理要求。以常见的PAC(聚合氯化铝)为例,如果采用10%有效成分浓度的液体PAC,并且按照常规经验数值计算,PAC的加药量一般为4mg/L。这意味着每处理1吨水,需要投加0.035L的PAC。
在消耗量方面,以3000吨/天的一体化净水厂系统为例,PAC的吨水平均消耗量为0.035L/吨水。这意味着每天处理3000吨水,PAC的消耗量约为105L。
此外,一体化净水设备的运行电耗也是用户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。以该3000吨/天的系统为例,其运行电耗包括一级提升泵、反冲水泵、反冲风机、絮凝剂投加泵等多个设备的电耗总和。根据提供的数据,该系统的总电耗约为499.9kW·h/天,折合每吨水的电费约为0.04元
混凝试验
水样:取水源地原水,测定含沙量、氯根、有机物、硅含量、浊度、PH。
药品:聚合铝、聚合铁、PAM(聚丙稀酰胺)。
试验:分6组进行,在2000ml的烧杯中加入2000ml的源水,分别加入10ppm的聚合铝、聚合铁、2ppmPAM+聚合铝、2ppmPAM+聚合铁,先是2min以120r/min的快速搅拌,后是20min以20r/min的慢速搅拌,观察其沉降速度,待完全沉淀后,测定上清液(取上清液时6组试验控制相同的时间)浊度、有机物和硅含量(先加PAM再加聚合物)。
混凝试验仪器:借纳尔科公司混凝搅拌仪。
配药: 聚合物配制成5mg/ml(5g溶解至1L中)
聚合铝(30%):2L*10mg/L=20mg(/0.3)=66.7mg
聚合铁(18%):2L*10mg/L=20mg(/0.18)=111.1mg
PAM配制成1mg/ml(1g溶解至1L中)
PAM:2L*2mg/L=4mg
关于絮凝剂的说明
PAC为聚合氯化铝,PAM为聚丙烯酰胺,前者为絮凝剂,后者为助凝剂,通常联合使用,一般情况下先加PAC,后加PAM,有时可能需要加酸或碱调节PH。投加量PAC约0.1%(国标,10%有效含量),PAM约1-3ppm,即每万吨水分别投加PAC约10吨,PAM10-30kg。一般给水净化投加量约为:液体产品5-100克/吨,固体2-30克/吨(以商品计)定。
PAM在水处理,可用作絮凝剂也可用作助凝剂,来提高混凝效果。由于其价格和性质的原因,有微弱的毒性,在饮用水上一定要控制好药量。一般在特殊情况下使用(如处理高浊度\高色度的原水等)。当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配合使用时,应视不同的水质按照先后顺序投加,其药量也要通过试验确定。
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絮凝作用是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, 絮凝处理效果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。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。
温度的影响: 水温升高絮凝效果则会提高,在低温条件下,必须增加絮凝剂用量。另一方面,水温过高,形成的絮凝体细小,污泥含水率增大,难以处理。所以,水温过高或过低对絮凝均不利。一般水温条件宜控制在 20- 30℃。
水体 PH 值的影响:每种絮凝剂都有它适合的 PH 值范围,超出它的范围就会影响絮凝效果。比如聚丙烯酰胺,阳离子型适用于酸性和中性的环境中使用, 阴离子型适用于在中性和碱性的环境中使用, 非离子型适用于从强酸性到碱性的环境中使用。
絮凝剂的性质和结构影响: 对于高分子絮凝剂来说, 其结构和性质对絮凝作用影响很大。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聚合度越大,其电中和能力和吸附架桥功能越强。而对于有机絮凝剂来说,除了聚合度的影响外,线性结构的絮凝剂絮凝作用大, 而环状或支链结构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絮凝效果就差。
絮凝剂投加量的影响: 各种絮凝剂都有在相应条件下的最佳投加量, 低于或者超过这个最佳量都会使絮凝效果变差。用量不足时絮凝不彻底, 用量过量则会造成胶体的再稳定降低絮凝效果。所以,不同的絮凝剂要在使用之前做小试确定其最佳加入量。
水力条件的影响: 为了使絮凝剂与水体充分接触,增加颗粒碰撞速率,往往要进行机械搅拌,而搅拌的速度和时间必须适当。搅拌时间太短,絮凝不充分;搅拌速度太快,时间太长,会使已经形成的絮凝被打碎, 降低高分子链的架桥吸附能力。
药剂的贮存方法:
本产品须保存在干燥、防潮、避热处,贮运时防止有毒物质污染和受热受潮,切勿损坏包装。
更多关于一体化净水器的相关资料,可持续关注技术中心!